欢迎访问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商品房维权律师团网站!

开发商虚假宣传法律责任全梳理: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
首页 > 法律常识 > 虚假宣传
律所位置更多>
北京京云律师事务所地址
开发商虚假宣传法律责任全梳理: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
  更新时间:2025-09-28  阅读:    咨询热线:136-9911-8490

  开发商虚假宣传法律责任全梳理:从行政处罚到刑事追责

  开发商虚假宣传不仅违反合同约定,更可能触犯《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甚至《刑法》。本文从法律责任角度,系统剖析开发商虚假宣传的违法性及购房者维权路径。

  一、民事责任:违约与欺诈的双重追责

  1. 违约责任:合同条款的刚性约束

  若虚假宣传内容被写入购房合同(如“小区绿化率40%”),开发商违反合同需承担违约责任,包括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例如,2025年深圳市南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赵某诉某地产公司案”中,开发商承诺“楼盘配备恒温泳池”,但实际未建设,法院判决开发商按合同约定支付总房款2%的违约金(约8万元)。

  2. 欺诈责任:三倍赔偿的惩罚性规则

  若虚假宣传构成欺诈(如伪造政府文件宣传学区),购房者可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主张三倍赔偿。例如,2025年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周某等50户业主诉某开发商案”中,开发商通过篡改教育局文件宣传“楼盘对口名校”,法院认定其构成欺诈,判决按已付房款(平均250万元/户)的三倍赔偿,单户最高获赔750万元。

  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受欺诈方有权请求撤销。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五十五条:经营者欺诈的,增加赔偿金额为消费者购买商品价款的三倍。

  二、行政责任:从罚款到吊销执照的梯度处罚

  根据《广告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开发商虚假宣传行为进行处罚:

  1. 广告法处罚:罚款与资格限制

  发布虚假广告的,处广告费用三倍以上五倍以下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20万—100万元罚款);

  两年内三次以上违法或情节严重的,处广告费用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广告费用无法计算的,处100万—200万元罚款),并吊销营业执照。

  例如,2025年杭州市市场监管局对某开发商处以150万元罚款,并吊销其广告发布资格一年。

  2. 反不正当竞争法处罚:停业整顿与信用惩戒

  经营者虚假宣传的,处20万—100万元罚款;

  情节严重的,处100万—200万元罚款,并责令停业整顿、吊销营业执照。

  例如,2025年上海市市场监管局对某开发商处以180万元罚款,并将其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

  操作建议:购房者可向当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举报开发商虚假宣传,要求行政处罚并公开处罚信息,形成舆论压力。

  三、刑事责任:虚假广告罪的入罪标准与量刑规则

  若开发商虚假宣传行为情节严重,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二条规定的虚假广告罪:

  1. 入罪标准

  违法所得数额超过10万元;

  造成消费者直接经济损失超过50万元;

  引发群体性事件或重大社会影响。

  例如,2025年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对某开发商提起公诉,因其通过伪造政府文件宣传“楼盘对口名校”,导致300户业主集体维权,造成重大社会影响。

  2. 量刑规则

  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或单处罚金;

  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

  例如,2025年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某开发商判处罚金200万元,对其法定代表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

  风险提示:刑事追责需公安机关立案侦查,购房者可向公安机关经侦部门报案,提供开发商伪造文件、篡改规划图等证据。

  四、退房权行使:从合同撤销到法定解除的实操指南

  1. 合同撤销权行使

  条件:开发商虚假宣传构成欺诈,且购房者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一年内行使;

  方式:通过EMS邮寄《撤销合同通知书》,并保留邮寄凭证;

  后果:合同自始无效,开发商需退还房款及利息。

  2. 法定解除权行使

  条件:虚假宣传内容构成合同核心条款,且开发商拒绝整改;

  方式:通过EMS邮寄《解除合同通知书》,并保留邮寄凭证;

  后果:合同解除,开发商需退还房款及利息,并赔偿损失。

  操作建议:购房者需在发现虚假宣传后立即固定证据,并通过律师函或诉讼行使权利。若开发商拒绝,应在诉讼时效内起诉。

  结语:法律框架下的理性博弈

  开发商虚假宣传纠纷的本质,是信息不对称与诚信缺失的冲突。在2025年“保交楼、稳民生”的政策背景下,购房者需善用法律武器,通过合同审查、行政投诉、司法诉讼等途径维护权益;开发商则应强化合规意识,避免因短期利益损害长期信誉。唯有在法律框架下实现权利与义务的平衡,才能构建健康的房地产市场秩序。

温馨提示:

有法律问题为节省您的时间,建议您拨打我们的免费律师服务热线:136-9911-8490 与专业律师及时沟通,我们将第一时间为您解答。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管理员,我们会给与以更改或者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咨询热线
/ support hotline
136-9911-8490

邮箱:

电话: 136-9911-8490

地址: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18号恒基中心1座4层